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不要认为你做到了100%!

2018年11月13日

很多老师在填写申报书的时候其实只做到了60%,但却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100%。

 

本人最近跟很多其他学校的老师接触越来越多,经常在一起交流,会有老师跟我抱怨,连续申了几年的国家社科都没中,这里面一定有黑幕。其实这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负面思维模式,带着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把自己耽误了。

 

连着申了几年的项目,又由于自己从事论文写作研究,还帮别人审了几个申请书,陆续中了几个,后来被邀请做了几场报告,让我对基金申报还是有一定心得的。今天继续分享一下,希望能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跟我抱怨的老师,如果关系好并且能听得进去劝解,我一般都会问他们要一些基本研究信息,比如题目、研究方法以及他们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的理解。最终会发现,其实这些老师在如何申报,申报书各个栏目的要求的理解上都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老师也许在自己的学科上水平都是够的,但是填写申报书是有一定技巧和规范性要求的,这些方面不掌握,不弄懂,再深的学术水平也没有用。所以,如果申报社科基金没有中,别一脑门子认定这里有黑幕,先反思自己哪个地方做的不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选题角度,选题能过大,能过小,能没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能没有创新性,能没有问题意识……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描述,其实对作者的要求特别高。有很多作者其实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他们的选题只是他们自己认为“挺好”,但是从评审的角度,都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和题目表述的过程中就要找人停的打磨,停的思考,标书的题目如果经过5-8遍的重构是不会出现最适合的标题的。题目字数能超过25个字,逻辑关系要超过三层,要不然会影响理解……最终要做到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准确凝练。

 

标题之后,还要填写关键词,这是很多老师都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关键词不是随便写的,也是有顺序的。通常第一个关键词用来做学科的分类,其余关键词是帮助缩小范围,从而确保你的申请书是由最熟悉你这个学科的人在评审。因此关键词是有管理学意义的,然而这都会被申报者忽略,有多少老师在填写关键词的时候会想到这个问题?!

 

文献要满足全面性、权威性、及时性和针对性;文献能够体现研究脉络并能够为主题服务,这是对文献的最基本的要求。申报书中需用到文献的部分大概有三处,第一处是研究意义部分,需用现有的文献说明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此处对文献的概括不应该超过50个字;第二处出现在国内外研究状况,这部分的文献体现出时间线索、作者线索、空间线索、观点线索……,字数可以达到700-900之间;最后一处是参考文献部分,建议挑重点,挑代表性,中英文兼顾,针对性强的文献罗列一些,不要超过15条,否则占太多地方。文献要想达到上述要求其实很难,不仅伸缩自如,让写50字绝对不用51个字表达,让写1000字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少1个字。这其实对作者的文献综述能力要求特别高。同时文献一定紧紧围绕问题,实践中经常看到文献和主题对应不上,不在一个逻辑层次上。

 

很多作者不太明白什么是研究意义,写得天马行空。其实研究意义也是围绕问题来写的,主要用来说明你这个问题的解决会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什么好处,这就是意义。很多老师研究意义过于宏观,谈到法制建设,谈到一带一路。这些可以,但是紧贴着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最近一个层次的意义是什么需要揭示出来,否则任何一项法律研究恐怕都对法制建设是有意义的。

 

研究方法这部分有很多老师也是没弄明白,比如文献分析法,经常看到法学研究的老师用文献分析法,什么是文献分析法?这是考古学,历史学经常用的研究方法,通常用珍贵的史料,记载进行考证、论证等。我们法学这个学科除了法制史,其余学科恐怕涉及不到史料研究吧。所以这个研究方法也不是随意写的,你至少要让审稿人相信你这个研究方法能支撑你要研究的问题,比如我们做司法研究的,如果不用案例,司法数据等方法或者实证研究方法,你怎么完成你的研究?比如做比较法研究的学者,你不用比较研究方法你怎么推进研究?

 

研究内容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者会希望用著作、报告结项,所以这部分他们会倾向于列明自己著作的框架,目录等。但是研究内容其实不是你最终报告或者书的目录,仍然是需要围绕你的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呈现出相应的内容。

 

总之,填报申请书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光有学术功底还不行,还得弄明白标书各个部分的要求和用意才行。同时,年轻的教师一定要清楚一个事情,即便是你把标书的各个部分要求都用明白了,在你写申请书的时候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不要闭门造车,多请教别人,多给过来人看,让大家多指导,不断打磨自己的申请书,这样才能越来越靠近申请书的要求,才会最终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表达的意思是很简单的:

①申报书填写是有要求的,是技术活,不掌握这些技巧可能也不会成功;

②一份完美的申报书是需要不断打磨的,需要时间和功夫,所以要耐心,通常申请几年都是正常的;

③年轻教师应当把精力花在琢磨怎么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上,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想是不是有黑幕,要先把自己做好!

 

声明:感谢微信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授权转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