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哲学系应读好书
2025年06月30日
哲学专业讲什么?如何学?有什么用?
罗素说:哲学虽然对于所提出的疑问,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
邓晓芒说:哲学是我了解其他方面的学问的一个制高点,有了哲学,我就能够高屋建瓴地通览一切知识园地。
今天为大家分享10本哲学系应读好书,一起走进哲学园地。
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中国累计发行量最大的哲学史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重要代表作之一。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
2.《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梯利著):“对西方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与罗列,脉络清晰,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入门。入门级别的选择,也是哲学专业必读书。当作为一个门外汉的你想谈论哲学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看过这本书。”
研究哲学史有助于人们理解自己的时代和其他时代,通过揭示各种思想所依据的根本原理,会使我们弄清过去和当代的伦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
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
3.《理想国》: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常备之书,方思想的源泉,西方哲学史的奠基之作。
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柏拉图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这本书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常备之书。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不仅是他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哲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
柏拉图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 要有哲学头脑。
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本书译文所据是洛布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的希腊原文,新旧英译本七种,不仅译出原书的内容, 并且译出原书的神韵。
4.《尼各马可伦理学》: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西方哲学的基本经典
一部好的伦理学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及当如何作选择。这样的著作是作者用心写的,所以也必须用心来读。
《尼各马可伦理学》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伦理学体系的奠基作,对后世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点或伦理思想,是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伦理学家的指路明灯:立论持平、深刻、扼要,又易实践,很少人能够超过他。
5.《纯粹理性批判》: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更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
康德最主要的著作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康德是西方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之一,对近代西方思想具有奠基性的意义,用批判哲学完成了人类思想上的一次“哥白尼革命”。
康德的哲学成就集中体现在“三大批判”之中,而作为“第一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更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所在。
6.《存在与时间》:奠基存在哲学,西方哲学进路的一次重大转向。
《存在与时间》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海德格尔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
熊伟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初听过海德格尔讲课,他评价海德格尔的课堂:“总觉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人思,而且是诗意地思与诗意地说。”
7.《中国哲学史大纲》:近代以来第一部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冯友兰
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竟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
中国哲学史的三个时代
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三个时代:
(一)古代哲学自老子至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二)中世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大略又可分作两个时期:
(甲)中世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起点的。例如《淮南子》是折衷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论得力于道家,性论折衷于各家;魏晋的老庄之学,更不用说了。
(乙)中世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次第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别放光彩。
(三)近世哲学 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发生的新质料,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8.《周易今注今译》:“群经之首”,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典。通过阴阳辩证和“穷变通久”思想,揭示了中国哲学对变化、矛盾与平衡的深刻认知。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传》则据称为孔子所作。
陈鼓应注译,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
9.《老子今注今译》:“一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陈鼓应先生注译,参考百余种古今著书,初学者的常备参考书,深入研究者的经典指南。
钱穆先生说,《老子》应该是一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借用西方哲学家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老子》)。
10.《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集钱穆先生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钱逊推荐
《论语》原文只有一万多字,然而却包含道德、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艺术、处世、交友、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孔子都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论述。
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
来源:商务印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