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才招聘公告

2025年09月2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优秀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应急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4个系。学院教职工总人数71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3人,行政教辅16人。学院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者2人。

 

01教育高地、事业热土

深耕卓越本科教育,厚植公共治理人才成长沃土。学院设有的四个本科专业均在软科排名中名列前茅。城市管理专业位列第6,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位列第8,行政管理专业位列第2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公共政策学》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设有行政管理(数字治理)卓越人才实验班、劳动与社会保障(数字民生治理)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构建全链条学科体系,打造本硕博贯通式育人生态。学院拥有完备的学科点,搭建起了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公共管理学科于2021年入选湖北省“十四五”特色优势学科群。学院拥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全国财经类高校首家)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社会保障(全国首家以二级学科获批)、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学术硕士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MPA)。

多维打造智库矩阵,深耕实践服务国计民生。学院设有国家级智库平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以及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就业与创业研究中心”、中共湖北省委改革智库“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智库平台。

 

02招贤纳士、诚征英才

(一)人才招聘方向:基于学院学科发展战略

公共管理学院以团队建设为抓手,着力于打造财经政法适度融通特色鲜明的公共管理一流学科。现设置“数智治理政策创新、数字民生治理、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三个特色研究领域,以及“公共人才发展政策与技术、智慧城市治理”两个培育特色研究方向。

未来5年,上述3个特色方向和2个培育方向拟引进10-15名左右海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

(二)师资引进条件

在学科大调整和学校重视高端人才背景下,在符合学校人才师资引进考核条件和学院教师编制数规定的前提下,公共管理学院人才引进培育规则如下:

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优秀人才,或达到学校“文澜学者”青年学者标准(A档和B档)的人才,优先引进。

具有A+成果(本人一作;导师一作、博士二作;外文通讯作者)的人才,优先引进。

学院常规人才引进,原则上需具有1项以上A类(本人一作;导师一作、博士二作;外文通讯作者)成果。

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或学科建设急需等特殊情况,引进人才须具有突出的学科背景,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三)师资引进待遇

除常规待遇之外,(1)学校提供“文澜”系列人才工程待遇,如“文澜学者”青年学者约15-18万、“文澜学者”特聘学者20-30万等;(2)学院设置有“南湖红帆”人才工程(拔尖人才、特聘学者、杰出学者),由学院提供自身财力的重大科研奖励和人才补贴;(3)职称晋升方面,学校提供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的常规晋升、破格晋升通道。

03联系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应聘的人员,将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成果、研究计划等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418828345@qq.com,邮件主题须注明“姓名+专业方向+应聘岗位”。

联系人:向老师

联系电话:027-8838693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文瀚楼

 

 

诚挚欢迎各类优秀人才加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5年9月21日

Title